欧陆纸业:造纸术究竟是谁发明的(上)


资料图片: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。汉族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,剩下的恶茧、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。漂絮完毕,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。久而久之,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,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,用于书写,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渊源。

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,由蔡伦发明,在很多人看来,这是常识。


蔡伦是东汉时人,汉明帝永平末年(公元58年—75年)入宫,则造纸术的发明不会早于公元58年。


然而,20世纪50年代在陕西西安灞桥古墓中发现了“灞桥纸”,而墓主人活动时期不晚于西汉武帝时(公元前140年—公元前87年),这为“蔡伦发明造纸术”说投下阴影。


20世纪80年代,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了西汉文景时期(公元前179年—公元前141年)的汉墓,中有麻纸地图,这被称为“放马滩纸”。


20世纪90年代,在甘肃敦煌发现了一座西汉墓,墓中有550张纸,其中7张有字,被称为“悬泉纸”。


日本学者曾提出:“灞桥纸”上无字,可能当时这种纸是无法用来写字的,只可用作包装,而在蔡伦纸上可以写字,应属划时代的发明。可“放马滩纸”和“悬泉纸”的发现,彻底推翻了这一假说。


蔡伦究竟是纸张的发明者,还是改良者?学界仍未达成共识。


在国际学界,对造纸术是否是中国人发明的,也存争议。埃及学者认为,古埃及人造出的“莎草纸”要比蔡伦早三千年左右,目前存世莎草纸文献甚多,可资证明。


那么,此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?


莎草纸不算纸

讨论纸的发明,应先明确纸的定义。


关于纸的定义甚多,但不论中外,均承认以下几点,即:首先,以植物纤维为原料;其次,经过叩解、打浆等工艺,使植物纤维能交织在一起,形成一定强度。一般认为,纤维是否经过打浆,是区分纸和其他纸状物的关键所在。


说通俗一点,只有将植物纤维破碎后再组合起来,才能称为纸。从这个标准看,古埃及人使用的“莎草纸”其实不是纸。


“莎草纸”用莎草制成,莎草又叫纸草,茎高可达3米多,粗细与人的手腕相当,其茎的横截面呈三角形,外覆硬皮,内为柔软的髓,可食。


传统“莎草纸”的制法是:去皮留髓,切成薄片,置水中浸泡几天后,捞出用木槌敲打,榨去水分,然后再将几条髓片并排放置,用石头压紧,挤出其中含糖的粘液,这样就将它们彼此粘连起来,拼成一张较大的“纸”。最后将其晾干,并用贝壳磨平表面。


由此可见,“莎草纸”只是将原材料简单地切割、拼合而成,由于没有破碎并重新组合植物纤维,故未能形成新材料,这样的“纸”与书写用的树叶其实大同小异。“莎草纸”极脆,不能折叠,只能卷放,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“莎草纸”早于公元前2840年。


大约在公元前650年左右,“莎草纸”传入希腊,以后成为古希腊、古罗马的重要书写载体。


中国人启发了现代“莎草纸”

“莎草纸”在西方曾风靡一时,“在屋大维时期,莎草纸的种植、制造和销售都在私人手里。运输税替代出口税,因为罗马是主要的进口地。莎草纸的生产从小村落移到重要城市。手工匠成为工厂的工人。尼罗河三角洲的泥沼地提供了方便书写、价格合理的材料,从不列颠到两河流域的广袤疆域里都使用莎草纸”。


莎草只能在尼罗河流域的沼泽中生长,它给埃及带来巨大财富,但“莎草纸”有一个巨大缺点,即不易保存,在气候较阴冷的高卢地区尤其如此,为了保存“莎草纸”文献,人们不得不反复抄写。


公元751年,来自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,给“莎草纸”带来致命冲击。阿拉伯拉希德执政时下令,必须使用纸来书写,“莎草纸”销路渐窄,莎草种植亦受影响,公元9世纪后,用莎草造“纸”的技术失传,莎草亦绝种,从此中断达1000年。


1798 年,拿破仑远征埃及,随军的法国学者收集到古埃及莎草纸实物,但未能复原其制造方法。


上世纪50年代,埃及驻中国首任大使哈桑·拉加卜在参观故宫古旧书画修复后深受启发,1959年卸任回国后努力复兴“莎草纸”制造工艺。


由于莎草在埃及境内已绝迹,只好在尼罗河上游、南苏丹沼泽地带搜寻。经过两年的寻找,终于找到了可供栽培的植株,再经潜心研究,终于在1962年又重新发明了制作“莎草纸”的技术。


资料图片:我国古代在造纸的技术、设备、加工等方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艺体系。现代机器造纸工业的各个主要技术环节,都能从我国古代造纸术中找到最初的发展形式。世界各国沿用我国传统方法造纸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。


-END-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